818年,唐灭平卢李师道:藩镇束手
公元818年,唐宪宗李纯坐镇长安,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帝国的辽阔疆域。自他即位以来,平定了西川刘辟、夏绥杨惠琳、镇海李锜等多个藩镇的叛乱,帝国的权威正在逐步恢复。然而,在帝国的东方,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却依然在公然对抗朝廷,不肯归顺。
公元818年,唐宪宗李纯坐镇长安,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帝国的辽阔疆域。自他即位以来,平定了西川刘辟、夏绥杨惠琳、镇海李锜等多个藩镇的叛乱,帝国的权威正在逐步恢复。然而,在帝国的东方,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却依然在公然对抗朝廷,不肯归顺。
815年,农历乙未年,唐宪宗元和十年。这一年,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,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。这是一次有计划、有预谋的政治暗杀。幕后主使,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。李师道派出的刺客,在长安城的光天化日之下,砍杀了当朝宰相。这一胆大包天的举动,震惊了整个帝国。
天宝十二载(公元753年),杨国忠劈开李林甫的棺材,这个举动就像是在历史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,其涟漪最终引发了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(公元755年)发动的那场震惊天下的叛乱。在这一历史进程中,安禄山与李林甫二人之间的关系,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,深刻影响着当时的
说起大唐,大家脑袋里蹦出来的肯定是 “开元盛世”!杨贵妃吃的荔枝、长安城的歌舞,那场面,热闹得不行。谁能想到,曾经升级一时的帝国,最后垮台居然是因为天气变冷!